喜迎二十大 | 厚植文化沃土 “种”出多彩生活
2022-10-10 15:54:13 浏览:402次

喜迎党的二十大.jpg

厚植文化沃土 “种”出多彩生活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图片

《青稞熟了》 泽让闼  摄影


“这几幅来自阿坝高原的作品,让我感觉到身临其境,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近日,由阿坝州文化馆组织推荐的摄影、书法、美术、工艺美术作品22件,入展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视觉艺术精品展。


图片

《珠姆赞歌》 范合琪 摄影


阿坝,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拥有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在历史长河中,阿坝地区的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等各民族同身共命、同气连枝,多元文化互鉴互促,民族情感互联互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坝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着力点,以加快文化强州建设为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推动全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图片
0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文化

阿坝州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灿烂,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保护起来,维持文化的持续发展,一批又一批文化工作者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促稳,不断推动阿坝文化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去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文旅公共发〔2021〕75号),阿坝州藏羌戏曲进校园正式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全国该批次47个入选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全省民族地区唯一命名项目。


图片

若尔盖措娜尖湖,一群马儿在悠闲地吃着水草


——1月1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单。阿坝州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被认定为首批四川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图片

珠峰队长》剧照


——6月18日,由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协助筹备的电影《珠峰队长》全球首映礼及全国路演启动仪式在成都峨影厂举行,该片的热映有助于阿坝州将“大雪山”文旅品牌传递得更远,传向全世界。


——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牵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阿坝段,续写新时代推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新篇章。


……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近年来,阿坝州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做实“净土”文章,全覆盖开展“净土保护”、全方位培养“净土匠心”、全领域培育“净土品牌”,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融合相济、统筹协调的新格局,让更多的阿坝人从蕴含民族精神、思想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如今,行走在阿坝大地,处处是文化繁花盛开的图景,处处是大潮澎湃的声音,文化的触角已延伸到我州各个角落,并随着“文化强州”战略的不断推进,以精品力作为文化“加分”,以改革创新为文化发展“加油”,以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


图片
02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图片


夜幕降临,花灯初放,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松潘古城街头人头攒动,说着不同方言的游客慢步在松潘街头,欣赏着当地的民俗表演,也有不少游客参与其中,和当地群众共同跳起了民族锅庄。


同一时间,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岷江畔的西羌文化街,华灯初上,夜幕下的街道,完全是一个美妙的梦境,栈道、羌屋被笼罩在金色的光环之中,走在红军桥上,一步一脚,迈过历史,恍然能穿越到红军长征路过此地。


在阿坝,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墨飘香、丝竹交响;文化广场上,乐声阵阵、舞步翩跹;城市广场、藏寨羌乡,处处都有当地农牧民群众休闲锻炼的身影……多年来,为满足群众需求,我州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群众休闲娱乐的方式丰富多彩,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提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州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9月22日,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阿坝州教育局正式发文对阿坝州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藏羌戏曲进校园”创建工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通报表扬,壤塘县茸木达乡中心校(巴生村幼儿园)教师谢尕娜姆就在其中。


图片

    壤塘非遗传承人为学生穿上藏戏服装


在阿坝州牧区首个村级幼儿园——壤塘县茸木达乡巴生村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身着鲜艳的藏戏服,有模有样的在校园里跳藏戏《赛马称王》。这一切源自于2012年10月,壤塘率先把非遗文化藏戏送进校园,让学生从小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这,也是阿坝州开展“藏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生动实践,是阿坝州探索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路的生动诠释。近年来,阿坝州以开展“藏羌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抓手,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时代新人”创建目标,提出“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创建原则,推行“18488”创建模式,摸索出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模式,该模式凝聚着阿坝文化的悠久历史,展示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力量。


图片

水磨镇啣凤岩村农家书屋,一位母亲正带着小孩专注地看书


文化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文艺活动有声有色,农家书屋散发文化气息,文化下乡惠及千家万户,文艺创作百花争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阿坝踏准时代节拍,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软实力”锻造出发展“硬功夫”,“文化强州”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图片
03

文化,是承载历史的行囊,是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载体


阿坝州地处藏羌彝民族走廊核心,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里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勃兴、茶马互市的繁荣,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阿坝州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紧扣立德树人,持续弘扬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开展“孝善和俭”道德传扬活动,精心组织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庆祝活动,创新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爱国爱教爱家乡”僧尼教育活动,全面启动“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等工作,“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图片


同时,阿坝州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到《唐卡》《羌绣》等一批非遗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从摄制完成170集口述历史专题纪录片,编辑出版《阿坝文库》《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等,到《辫子魂》《红色土司》《阿坝一家人》《牦牛革命》等文艺作品斩获大奖、反响热烈……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都赋予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每一份饱含深情的努力都彰显出我州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图片


如今,壤塘县,石刻传承人拉花在石头上精雕细琢,只为将一件件作品完美呈现;马尔康市,藏香传承人谢拉2011年回到家乡,创立慈愿藏香品牌,在专注传统藏香技艺的研究和传承的同时,带着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若尔盖县,祥巴传承人、县藏文中学美术老师罗让达基,将一粒粒非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


图片


文化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阿坝州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州的潜力和优势,着力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文艺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阿坝儿女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共同谱写文化强州建设新篇章。




主管:中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主办:马尔康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夏海军 肖燕清

责编:罗衣泽郎 汪初

编辑:刘佳英

来源:阿坝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