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识篇
三、阿 坝 州 州 情
概况: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幅员 8.42 万平方公里,辖 13 个县(市)和卧龙特别行政区、174 个乡(镇)、1090 个村和 64 个社区,根据州统计局数据公布,全州 GDP :570.11 亿元(2025 年 1 月 22 日公布)。2024 年,阿坝州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 110.37 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9.4%,增长 2.5%,拉动经济增长 0.5 个百分点。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 141.98 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4.9%,增长 3.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317.76 亿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五成,达 55.7%,同比增长 7.3%。2023 年全州户籍人口 89.52 万人(其中,男性 45.57 万人,女性 43.95 万人;藏族 53.87 万人、羌族 16.6 万人、汉族 16.14 万人、回族 2.75万人、其他民族 0.16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60.2%、18.5%、18%、3.1%、0.2%。全州常住人口 82.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5.02 万人,农村人口 47.28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2.55%,比 2021 年相比提高 0.46 个百分点),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山川秀丽、生态优美——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一望无际的草原,演绎出了自然、秀美、灵动的山水风光。全州有世界自然遗产 3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4 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个,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有世界最典型的高原高寒沼泽湿地—若尔盖湿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大熊猫、金丝猴、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4000 余种,素有“珍贵生物基因宝库”之称。全州共有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四姑娘山景区 4 个国家 5A 级景区,4A 级景区 29 个。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雪山、大冰川、大长征、大遗址、大禹故里等精品旅游线路倍受游客青睐,被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阿坝州还拥有丰富的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汶川羌人谷滑雪场、理县毕棚沟滑雪场、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孟屯河谷滑雪场、茂县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松潘奇峡沟滑雪场、九寨华美胜地滑雪场任你选,将冰天雪地“冷资源”转化成为“热经济”。近年来,阿坝州围绕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景区带动、线路联动、产业互动、品牌推动、机制促动,以建设“网红之州、自驾之州、民宿之州、研学之州、好客之州”为牵引,全力推动阿坝旅游产业化、全域化、高端化、人性化、国际化,实现景区景点连线成片、多元业态争奇斗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做响做靓“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旅游品牌。
阿坝资源富集、物产丰富——独具特色的景观、积淀千年的矿藏、优质富足的能源,构成了奇特、多元、丰厚的资源宝库。有锂、金、铀、硅等优势矿产资源 54 种,其中已探明锂辉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 40%。水能、太阳能、风能可开发量分别达 1423 万千瓦、750 万千瓦、758 万千瓦,是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阿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阿坝州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汇集带,也是藏羌文化产业走廊的腹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富集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文化生态。神秘独特的藏羌文化、悠远质朴的民俗文化、悲壮厚重的红色文化、朴素深沉的生态文化,绘就了璀璨、多彩、迷人的文化长廊。2019 年阿坝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阿坝州非遗“阵容”强大,萨朗、博巴森根、羊皮鼓舞、碉楼、藏绣、羌绣等众多非遗文化让人目不暇接。全州拥四级非遗名录项目共 1841 项,其中:国家级 23 项、省级 101 项、州级 522 项,位列四川省四级项目首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州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1 个。
全州 13 县(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核心见证之地。1935 年 4 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川西北高原阿坝地区,1936 年 8 月离开,转战驻留 16 个月,两河口、芦花、毛儿盖、沙窝、巴西等地先后召开政治局会议。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 30 余座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大雪山,3 次穿越沼泽地,实施土门战役、松潘战役、夏洮战役、绥崇丹懋战役等,开辟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地、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马尔康市卓克基土司官寨、红原县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松潘县毛儿盖会议会址、若尔盖县巴西会议会址为全国、全省、全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在阿坝主要呈现出“六个之最”:一是经过人数最多。红一、二、四三大主力军总人数达到 12 万人。二是驻留时间最长。在阿坝州境内长达 1 年零 4 个月。三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红军在行军途中克服了高寒缺氧、缺衣少食等困难,翻越夹金山等 33座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大雪山,3 次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水草地。四是重要会议最多。召开了两河口、芦花等 10 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其中巴西会议确定了继续北上方针,为长征胜利指明了方向。五是党内反分裂斗争最激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并正确地开展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和领导权威。六是军民关系最融洽。阿坝各族群众竭尽所能支持党和红军。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不足 30 万人的阿坝各族群众共计支援红军粮食 2000 万斤以上、牲畜 20 多万头,5000 多名阿坝儿女参加红军,涌现出天宝、安登榜等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革命先驱。毛主席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阿坝各族人民的革命贡献,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党建工程。阿坝州科学编制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阿坝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推出“雪山草地、长征丰碑”核心主题,确立总体布局,倾力打造阿坝红色文化品牌。科学编制小金县夹金村等 33 个红军长征村的专项建设规划,提升改造若尔盖红军长征过草地克包座重点展示园、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建设尘埃落定红色文化旅游城等重点项目。编辑出版《红军长征在阿坝》等红色读物50 多种,推出《红色土司》《牦牛革命》《阿坝一家人》等优秀文艺作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讲好长征故事、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阿坝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1610”发展战略,围绕建成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总目标”,突出抓好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全域旅游、开放创新、基层治理、共同富裕“六个示范引领”,做深做实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城乡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化旅游文章、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攻坚突破、民生改善重点工程、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 个关键支撑”,奋力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
主管:中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主办:马尔康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夏海军 罗衣泽郎
责编:汪初 黄鹏
编辑:若玛斯吉
来源:中共阿坝州委宣传部 阿坝州藏文编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