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70年·特稿 | “感恩奋进”—— 感党恩 铭大爱 勠力同心建家园
2023-09-09 12:05:09 浏览:33次



七十年砥砺奋进谱新篇,七十年硕果累累展新颜。

今年,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七十周年。七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阿坝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共谋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为充分展示阿坝州建州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全面展现阿坝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成果,即日起,我们推出“阿坝70年系列特稿”,旨在通过展示和呈现,进一步激发全州各族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热情,凝聚起全州上下奋力推进现代化新阿坝建设的磅礴力量。今日热词“感恩奋进”。




感党恩 铭大爱 勠力同心建家园


——我州铭恩奋进综述



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普照阿坝大地。七十年风雨兼程,藏寨羌乡又一个充满朝气的清晨降临。


汶川映秀镇,从空中俯瞰,整齐划一的房屋颇具羌族特色,林立在奔流的岷江岸边,挂着彩带的风雨廊桥,成了游客们打卡拍照的好去处……走过风雨,小镇渐渐抚平了创伤,新家园、新生活、新产业如愿而至。


九寨沟景区,树木葱郁,湖水潋滟,瀑流磅礴,优美的自然风光、最佳的避暑胜地,使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时间如九寨沟的水缓缓流过,正慢慢抚平这里的伤口,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的喜悦挂在脸上,“山水资源”正让老百姓的腰包快速鼓起来。


马尔康草登乡,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畔,一张五星红旗迎风舞动。忙重建、谋产业、搞建设……六月的草登乡,村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和几个村在商量,这段时间先把重建和产业发展的事情弄好,等国庆节重建完成、庄稼丰收、务工的人回来,我们再举办看花节,一定要让大家好好耍开心、耍安逸、耍巴适。”


物质重建、经济重振、文化重兴、社会重构,在祖国的怀抱里,阿坝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书写了豪迈走上振兴路的壮丽篇章。



凝心聚力、守望相助

谱写了向上向善、无忧新生的新篇章



盛夏7月,汶川县多地避暑游客如织。



近年来,汶川县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以及“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旅游品牌,藏羌回汉多元文化交融和凉爽气候、交通区位等优势,精心推出生态康养避暑度假旅游产品,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成为游客们长住的生态康养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


依山而建的水磨镇,整修一新的禅寿老街,如今远近闻名。美食一条街、展馆一条街……各条藏羌特色街道上游客如云,生意火爆。


震前,水磨镇是阿坝州的重工业基地,烟囱林立,污水横流。广东佛山的对口支援工程,像魔术师的妙手,不仅让重生的水磨房屋焕然一新,而且街道整洁、河水清澈、风景如画。2009年,水磨镇被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成了汶川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脱胎换骨的水磨镇,只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腾飞跨越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汶川县映秀镇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学实践的重要点位。这里曾是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震源地,也是产生伟大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的凝结地。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坚韧不屈的力量,今天一路看过来,感触很深,感觉不虚此行。”正值假期,汶川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到游客青睐,迎来旅游高峰。


近年来,汶川县紧紧依托映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奋斗历程,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研学旅游的鲜活教材,教育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游客群众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十五年来,汶川县实现了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汶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亿元,较震前增长8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亿元,较震前增长29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002元和19562元,较震前分别增长352.3%和595%。汶川县先后荣获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殊荣,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省级生态县、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笔一画落在了全州党员干部担当实干的奋进脚步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群众更加幸福的甜蜜笑脸上。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发展道路



夏日的九寨沟,满目苍翠,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截至7月26日,九寨沟景区今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2016035人次,同比增长211.34%。今年以来,九寨沟景区结合实际,推出了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全方位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了九寨沟旅游市场全面复苏,游客接待量节节攀升。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该县漳扎镇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时间美丽破碎,山川失色,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也给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造成严重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强力推动下,阿坝州委、州政府,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力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迅速回归正常。


“要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对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经过灾后恢复重建,省政府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基本全面完成,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


“九寨沟开放,我的客人回来了,房间早就订满了。”漳扎村泽旺佐正在自家民宿忙碌。只有小学文化的她,是村里的第一个女商人,开了两家大型民宿,客房数量一度超过160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互联网,预定她家的民宿。每当夜晚,院子里燃起篝火,客人们聚在一起休闲纳凉时,泽旺佐就会穿起藏服教大家跳舞。


泽旺佐见证了过去几十年九寨沟的变迁,看着这颗深山中的明珠惊艳世界,也靠着这一方水土,挣下自己的“一片天”。


近年以来,九寨沟县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扣“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重大“政治工程”“世界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全面推进科学重建、绿色重建、人文重建、阳光重建,开创了“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径”,跑出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九寨速度”,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四川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好标兵,建成典范。


同时,融合创新智慧化服务,九寨沟建成全国首家智慧化景区。九寨沟、汶川智慧旅游平台入选了全省文旅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一个个创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举措,生动展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在重建中新生的强烈愿望,唤起了灾区人民坚强奋进的内生力、创造力,一幅以打造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令全球瞩目的恢弘画卷正在九寨大地铺展开来。



艰苦奋斗、高歌前行

凝聚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2年6月10日凌晨,阿坝州马尔康市先后发生5.8级、6.0级地震,后续引发了一系列余震及其他次生地质灾害。一年来,马尔康市灾后重建工作按下“加速键”,跑出了力度、速度、温度,灾后重建工作全面铺开,一个崭新的家园,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



面对突如其来的“6·10”马尔康6.0级震群型地震,州县合力、上下一心,打赢了抢险救援、抢通保畅、排危除险、安置攻坚等一场场硬仗,紧急避险转移8.5万人,无一人失踪失联、重伤遇难;过渡安置5568人,确保了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科学编制“1+N”重建规划,最快速度启动恢复重建,完成住房维修加固7139户,基础设施、地灾治理、产业培育等项目进展顺利,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超过震前水平指日可待。在抗震救灾中,各级领导星夜赴险、坚守一线、指挥若定,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超常奋战,灾区群众团结一心、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深刻践行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展现出阿坝各族儿女坚韧不拔、一往无前、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力量。


七月,马尔康市龙尔甲乡干木鸟村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举行以“感恩共产党·灾后重建展新颜·喜迎建州七十年”为主题的灾后重建农房主体封顶庆祝活动。


地震中,干木鸟村63户229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维修加固户40户、重建户23户,被评定为全市14个重灾村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干木鸟村迅速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一项项建设任务快速落地见效,全村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及时恢复。仅用不到一年时间,40户农房完成维修加固,23户重建房屋主体全面竣工,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村。



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在这场大考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尔康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总目标,以“责任制+清单制+限时办结”为抓手,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灾后恢复重建呈现出稳步推进态势。截至6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90个表内规划项目开工建设65个、开展招标6个、开展前期工作11个,准备施工8个、一组组数据汇聚的是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凝聚重建的信心和力量,更是百姓美好生活的希望。


浴火重生的壮美总是让人动容。如今,勤劳勇敢的阿坝儿女深怀感恩之心,铭记无疆大爱,正在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续写出新的奇迹。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新的征途上必然溢满希望和阳光……


主管:中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主办:马尔康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夏海军 肖燕清

责编:罗衣泽郎 汪初

编辑:若玛斯吉

来源:美丽阿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