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70年 · 特稿 |“经济社会”——实干书写答卷 奋斗成就辉煌
2023-09-07 10:15:15 浏览:26次



七十年砥砺奋进谱新篇,七十年硕果累累展新颜。

今年,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七十周年。七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阿坝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共谋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为充分展示阿坝州建州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全面展现阿坝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成果,即日起,我们推出“阿坝70年系列特稿”,旨在通过展示和呈现,进一步激发全州各族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热情,凝聚起全州上下奋力推进现代化新阿坝建设的磅礴力量。今日热词“经济社会”。


实干书写答卷 奋斗成就辉煌

——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70年峥嵘,每一步都不容易;70年奋斗,每个人都了不起。

70年来,藏寨羌乡用奋斗与变迁,见证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发展历程、繁荣历程;阿坝儿女用勤劳与勇敢,谱写出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奋斗之歌、团结之歌、巨变之歌。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封闭拥抱开放、从贫穷奔向小康……7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24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462.5亿元,70年名义增长1927倍;

——财政收入从1952年28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34.75亿元,70年名义增长1241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位居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前列,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有力;

……

让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下浓墨重彩的阿坝篇章。


01

立足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跃升了


7月25日,在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内,经过改良的青稞长势正旺。园区推行“龙头企业+核心区+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优先雇佣”模式,完善“种、产、供、销”联农带农机制,辐射带动8个乡(镇)、41175名群众增收。

“园区还引进培育托岗黑青稞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研发生产青稞系列产品40余种,去年青稞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阿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表示,力争到今年底把园区创建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将培育青稞省级龙头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1家,青稞年销量将达2500万元以上。

现代园区是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阿坝县突出“两园区四基地”建设,培育农牧业生产基地,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创建农畜产品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产业化组织能力、带动群众增收能力。

阿坝县现代畜牧业发展只是我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实施“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加快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5+N”生态工业、“1+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我州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赶考之势”破困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挖潜力、补短板、稳增长,实现了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在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和突发新冠疫情强烈冲击下,十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88.9亿元增加到462.51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1168元、5770元增加到41779元、18261元,分别增长97.4%、2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8%,较2012年增长4.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14.2:41.3:44.5调整为19.9:24.7:55.4。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工业支撑不断增强,规上工业企业从75户增加到147户,较2012年增加72户,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含园区)达到249亿元;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升规入统企业45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在库266户,第三产业增加值由84.05亿元攀升至256.19亿元;文旅产业不断壮大,建成5A景区3个、4A景区28个,2022年全州接待游客3665.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7.17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82.1%、80.7%;消费市场不断活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7%……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放管服”,输配电价、农村集体产权、医疗和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稳妥有序推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力引进符合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和产业链缺失项目。做好招商引资推介工作,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10个,到位资金1014.36亿元。

……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一曲曲奋进的乐章正全面奏响。


02

写好大农业文章  农民腰包更鼓了


金秋时节,走进汶川县三江镇,山野与村庄相映成景,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香气四溢,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猕猴桃成熟后,村民王娅早早就在朋友圈开启了售卖模式。据她介绍,在三江镇,不仅夏天能吸引游客休闲避暑,秋天还可以售卖水果,随着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广,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在这个时节,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飘满了果香,漫山遍野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拉运苹果的货车络绎不绝……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的脸上,苹果产业已成为带动木栏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王牌产业”,给广大果农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张张喜悦笑脸的背后,彰显的是我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据统计,我州2012年至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770元增加到18261元,实现翻番,交出了一份喜人的发展答卷。近年来,我州高标准写好“大农业”文章,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夯实粮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条,使乡村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以前,很多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理念:自己没干过的事不敢干,得看到别人成功了,有把握投资了他才干。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州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力度,通过典型引路和科技带动,促进了全州农村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走,领钱去咯!”去年11月,黑水县芦花镇竹格都村的远景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庭院里,务工群众迎来了发放工资的好日子。“我领到了一万多元的劳务费,在家门口不仅挣到了钱,还能照顾家里。”领到劳务费的达尔布高兴地说道。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芦花镇结合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闲置率高等特点,引进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3家,流转本村土地735.5亩,发展青红脆李、辣椒、无筋豆、番茄等果蔬产业,通过“企业+农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让群众流转土地拿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收新路子。

这仅仅是我州农业融合发展的个例。过去,种粮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如今,在阿坝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融合发展已成为潮流。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带动众多农户抱团种粮,丰收变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紧盯“产业兴旺”目标,以产业为重点,构建培育“6+N”高原特色农牧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特色农牧产业+”战略,全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产业结构加快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推进力度明显加快,增收增效明显,整体发展再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已建设牦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户)600余个,发展优质特色果蔬60.5万亩;成功创建省星级现代产业园区8个,命名州级园区22个,州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6175个,培育家庭农场3015家。

如今,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阿坝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03

提升百姓获得感  生活品质提高了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病,白种一年田。”“小病拖,大病扛……”这曾是群众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这次住院共花销医药费14000多元,报销后,自费不到4000元。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以前看病需要先交钱再看病,现在可以先住院治疗,出院再结算。”前不久,金川县卡撒乡足姆塘一村一组村民赵光禄因静脉曲张在医院就医。

医疗保障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几十年来,我州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各项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州医保参保人数从2001年的5.42万人上升到2022年的84.92万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壮大,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医保实现大飞跃。

发展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重要。建州70年来,我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民生实事,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方面。全州10.3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224元,较2013年增长了7.1倍,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五年免费教育扩面提质,在“三州”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健康阿坝”建设稳步推进,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标准,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一大批体现阿坝特色、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力作相继问世,多个竞技体育项目在全国比赛中取得重大突破。

基础设施方面。全覆盖推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7个,现代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加快电力通道建设,阿坝至成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高速推进。加快信息通道建设,全面实现所有县城、乡镇5G网络覆盖。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切实改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55%。

抗击大灾方面。“6·24”茂县特大高位山体垮塌、“8·8”九寨沟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广大干部群众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深刻践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州县合力、上下一心,38小时打通生命通道,紧急转移群众85204人,无人员死亡。震后,州委州政府积极引导群众“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手,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有序推进重建工作,打赢了抢险救援、抢通保畅、排危除险、安置攻坚等一场场硬仗。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我州的总体规划中从未缺席。

征途如虹,岁月如歌。今天的阿坝,政通人和、民康物阜、人心思进,是阿坝发展史上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迈步新征程,阿坝人民有信心有决心,继往开来、继续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再谱壮美新篇!


主管:中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主办:马尔康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夏海军 肖燕清

责编:罗衣泽郎 汪初

编辑:若玛斯吉

来源:美丽阿坝